自1784年人類發現滲透現象,膜技術歷經近兩個世紀的緩慢發展,直到20世紀50年代,提出將膜應用于脫鹽,隨著材料科學的發展,膜技術在水處理領域實現了“技術爆炸”。膜生物反應器(MBR)和反滲透(RO)工藝在全球迅速崛起,微濾膜取代二沉池,反滲透法逐漸取代傳統熱法成為海水淡化主流工藝。
然而,在經歷了近30年的發展之后,膜技術遇到了瓶頸,膜污染、運行成本和膜壽命等問題凸顯。2014年,荷蘭首座工業規模MBR市政污水處理廠在運行8年后選擇關閉,引起了行業內的震動,成本和運營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,技術創新迫在眉睫。
微濾膜(MF)和超濾膜(UF)被成功廣泛應用于MBR市政污水處理工藝中,膜孔徑在0.02-0.4 μm之間,膜材料以PVDF為主,膜構型主要采用中空纖維膜或平板膜。據統計,截止到2017年我國萬噸級以上的MBR市政污水處理廠200多座,預計到2018年底,我國投入運行的MBR系統累計處理能力高達1400萬噸/天,隨著提標改造的不斷深入,這個數字仍在迅速增長。
本文由mbr膜組件廠家杭州捷濾膜整理發布。